玉簪记

名人故事 时间: 推荐访问: 浣纱记

佛门一入,便要终日与青灯古佛为伴、焚着古木檀香、聆听晨钟暮鼓、端坐在蒲团诵读贝叶书,有人看破红尘参禅悟道,也总有人厌倦这样枯寂清静的日子,贪恋红尘的烟火,嫌佛前灯不如洞房的花烛,香积厨不如玳筵东阁,钟鼓楼不如望夫台,草蒲团不如芙蓉软褥,难怪《思凡》中赵色空要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只为下山求一个年少的哥哥。

昆曲《玉簪记》讲述的是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玉簪记》是一部儿女风情戏,也是一部轻喜剧,为明代高濂所作。观看的是白先勇青春版《玉簪记》,沿用了青春版《牡丹亭》主角的沈丰英和俞玖林。

陈妙常本是官宦女子,因胡虏南侵,与家人失散,只好寄身于女贞观,受了三皈依仪式。女贞观观主的侄儿潘必正科举落第,与书童进安前来投庵。在月明云淡露华浓的夜晚,陈妙常弹起《潇湘水云》一曲,与《西厢记》“听琴”一折相仿,潘必正循声而往,陈妙常说:“久闻足下琴艺精妙,请教一曲如何?”潘必正弹了一曲《雉朝飞》,“雉朝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念寡阴兮少阳,怨鳏居兮旁徨。”陈妙常听出为无妻之曲,回弹一曲《广寒游》,“烟淡淡兮轻云,香霭霭兮桂阴,喜长宵兮孤冷,抱玉琴兮自温。”潘必正心生爱慕,以“衾儿枕儿谁共温”这样直白的话来迤逗陈妙常,碍于清规戒律,陈妙常假意拒绝。

潘必正不知陈妙常的心意,因此相思成疾,陈妙常随同观主问病探望,言辞之间表露心迹,潘必正的病不治而愈。芳心难耐的陈妙常濡笔写下了这阕《西江月》“松院青灯闪闪,芸窗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怎奈反心转盛。”虽入空门,却有尘凡性。闲庭信步的潘必正见陈妙常的房间门儿半掩,此时陈妙常正伏案而眠,潘必正看了这首艳词,红句中含绿绮之情,待陈妙常醒来与她私定终身。

观主发觉了两人情意,欲斩断情丝,让侄儿潘必正去临安应试,戏中洋溢着诙谐与幽默,潘必正不舍离去,以风狂浪大为由,艄公却说正好顺风顺水,艄公要一两银子,进安杀价为五钱,艄公少一分不去,正遂潘必正之意,艄公只好依潘必正所给的价钱三分,艄公有个怪脾气,说“今朝给我多,我不去,给我少,今朝偏要去。”陈妙常赶到秋江与潘必正话别,这段表演更为精彩,做出江上舟摇之态。两人互换信物碧玉鸾钗和白玉鸳鸯扇坠后,黯然分袂,故事到此结束。

此戏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玉簪记》是文人加以渲染而成。陈妙常邂逅的第一个男人是张孝祥,这段感情无果而终。潘必正为张孝祥的好友,张孝祥也通情达理,为他们出主意,到县衙称年幼时指腹为婚,后因战乱离散,得以完婚。

《玉簪记》重唱功,古琴为这出戏的亮点,是文人身份的象征,由著明琴师李祥霆用唐琴九霄环佩弹奏,其声音松透、圆润、古朴。背景采用董阳孜先生的狂草,使画面富有流动感。虽然戏未挣脱才子佳人的窠臼,但是其古典的意蕴让人深深感动。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 我的1997 下一篇: 守一份初心,淡然向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