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

名人故事 时间: 推荐访问: 在北京爽子

对很多人而言,北京,意味着首都,意味着广袤的天安门广场、典丽的故宫、壮观的万里长城……而北京于我,是家。

对北京最初的记忆,是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推开高高的铁门,就进了院子。记忆最深的是秋后的院子,院子的一角摞满了黄澄澄的玉米,家里的老人搬两个板凳围在玉米棒子摞成的堆边,拿起两个棒子,用熟练的手法搓一搓,大颗大颗的玉米豆便乖乖地脱离下来,噼噼啪啪掉在地上。院子的另一头,生着一棵笔直的柿子树,还有几个饱满的大柿子乖乖的挂在树枝上,而更多的柿子都因为熟透了而不耐烦的从树上脱落,欢脱地掉在树边的黄土地上,圆圆滚滚的带着不服气的活力。

再往里走,就是堂屋了。掀开门帘,迈道门坎,就进了屋。如果是老北京的话,一进屋应该能看到一个大大的灶台,上面驾着一口大大的锅。天冷的时候,炖上一锅鱼,下面生上烈烈的柴火,揭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鱼香瞬间充溢了整个房间。灶的背后连着一个大大的炕,这边烧起柴火,那边的炕就热了,无论外面是有寒风还是下大雪,屋里有这样一席热炕,就能驱走一切的寒冷。

而四合院的门外,是北京寻常的巷落。和南方悠长阴逸的巷子不一样,没有长长的青石板路,没有石墙缝隙里偷偷钻出来的青草,北京的巷落有的是热闹的红墙,配上瓦片,呈现出的是只属于北京的韵味。每家每户的门都不一样,贴着文字不同但都蕴意着吉祥如意的门联和各色各样的门神。几乎没有一扇门是紧闭的,热情好客的北京人永远开门迎接着客人的造访。巷子那一头的空地上,有几张石头砌成的桌,老北京们早早的就霸占了这几张桌子,脚边放上茶杯和鸟笼,一场属于老北京人的象棋切磋就开始了。

在北京,最热闹的是早晨。天刚蒙蒙亮,北京就完全苏醒了。提着鸟笼去遛鸟的老人约好了时间准时出发,走个三五里,顺便给家里人把早饭带回来。热腾腾的豆汁配上刚炸出来的油条和油饼,自家腌好的咸菜早早的就被放在碟子里摆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桌边,不管有多急的事情都会认真的吃完这顿早饭,然后各忙各的一份事去。

出了巷陌,北京市井的闲适就立刻被车水马龙冲撞的荡然无存。一条条行车道和环环相扣的立交桥拼成了北京的脉络,其实还远远不只是这些,四通八达的地铁给北京注入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忙碌的人们在路上各自奔波着,北京以他强大的商业活力吸引着无数的人在这里奋斗着、拼搏着、坚持着。偌大的城市里,除了北京本地人,还漂泊着无数蜗居的怀揣着梦想的外地人。无论是哪一种人,生活在北京,就得马不停蹄的前进。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