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
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得失之患,启于不舍。
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
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弱者不予,失之难测。
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
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解释:最大的失去莫过于死亡,只要还活着就没有失去。
最大的得到莫过于还活着,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得到和失去的隐患,最初在于舍不得。
不舍的心性,起源于愚笨的想法。
人们都有所图,先付出,在得到,这样才顺人所愿,有智慧的人总是喜欢聆听别人的话。
强者不付出,得到也会失去。
弱者不付出,失去后很难预测。
付出不是失去,乃是间接的存在着(得到了)。
得到不要高兴,失去也许是好事,成功和失败不是靠这个下结论的。
夺取别人的,招人抱怨,付出会得到尊敬,功名在于此道理。
说明:此章看起来很简单,去想要看开,却要有广阔的心胸和较高的思想境界,来容纳,人都有欲望,所以想要很好的划分,和理解需要明大义识大理。深谋远虑。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访问:在大一学期间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