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美文网 > 诗歌 > 现代诗歌 > 2016年咸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6年咸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现代诗歌 时间: 推荐访问: 2018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16年咸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6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三)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A项,不是“同时闻到”。B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显示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是受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教授的直接影响。D项,未然变已然,“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和朋友互发短信,逼真地捕捉和传递气味了”错,原文第8段说的是“一旦这些技术开花结果,我们就能逼真地捕捉和传递气味了”) 2.B(B项,文中只是表述了他关于嗅觉重要性的看法,并没有显示霍姆斯进行了长期研究和实验) 3.A(B项,扩大范围,“通讯领域”应为“计算机通讯领域”。C项,言过其实,“有效地解决儿童的孤独问题"与文意不符。D项,说法绝对,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我们不可能预测凯奥克和他团队的发明是否会大获成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B 5.A(“隋代”错,应为“汉代”) 6.C(不是“不足为外人道也”,而是“人无知者”。) 7.(1)他的家僮曾经抓住偷盗他家粮食的人,士谦却宽慰偷粮人说:“贫困致使你这样,从道义上讲不应该责备你。”马上下令放了他。(“执”“慰”“致”“遽”各1分,句意1分)  (2)后来(李之谦)拿出几千石粮食,来借贷给同乡人,正值当年粮食歉收,借债的人家没有办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贷”“值”“无以”“谢”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他为开府参军事。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赵郡王高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得以作罢。 李家是豪门望族,每年到春秋两个社祭日,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人人大醉,喧闹不堪。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对众人说:“孔子称黄米为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东西先吃黄米、小米,古人所崇尚的东西,难道能违背吗?”老少都严肃起来,退席后相互说:“见到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士谦家里财富很多,对待自身很节俭,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家乡有无力办丧事的人家,士谦就赶过去,缺多少供应多少。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惭愧恐惧,相互推让,终于成了善人。有一次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声地躲开。他的家僮曾经抓住偷他家粮食的人,士谦却宽慰那人说:“贫困致使你这样,从道理上讲不应该责备你。”马上下令放了他。 后来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来借贷给同乡人,正值当年粮食歉收,借债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让大家放心离开。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士谦拒绝了,一点儿也没收下。有一年又遇上饥荒,很多人都死了,士谦又用尽他家所有的钱,买来米做成了粥供给那些受饥饿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来的人数以万计。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的阴德多。”士谦说:“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开皇八年,士谦死在家中,当时六十六岁。赵郡的男男女女听说了,无不流着泪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反而让李参军死了!”聚集在葬礼上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整理了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先生的谥号,事情后来被搁置不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立了碑。 (二)古代诗歌阅读 8.崔诗通过船入渔湾,童疑客来等细节表现水乡的宁静优美、村民热情好客;杜诗通过山雨溪风,怡然垂钓,醉来酣睡,无人唤醒来体现闲适心情和隐逸之乐。 9.具有平白、质朴的共同特点。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小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和好客的内心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水乡儿童的形象。 10.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1.(1)CE(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A项,“非常自信”不合文意,由原文“竟然摸到了钥匙”可知,他并不自信。B项,“主动到顺子家打扫卫生弥补过失”不合文意,由原文可知,到顺子家打扫卫生是村主任的安排。D项,“顺子的同学就是借助保姆的话出场的”不合文意,由原文知同学出场在前,保姆出场在后;“他认为顺子根本不是偷盗”曲解文意,同学并非认为顺子根本不是偷盗,而是善意宽容) (2)①孝顺善良。为救母亲铤而走险,虽行为不当,但体现其孝顺;偷同学家的钱,不多拿,留字条,体现其善良。②糊涂懦弱。无钱救母就偷同学家的钱,做事糊涂;出狱后打算看一看老家和母亲就离开,不敢面对现实,体现其懦弱。③知错能改。纵然同学原谅了自己,顺子认为自己用犯法的手段救母是错误的,认为三年监狱生活使自己收获了守法这一比钱还贵重的东西,体现其知错能改。 (3)情节上:①呼应标题。本文的标题是“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村里人回家从门槛下取钥匙的画面呼应标题。②首尾照应。和文章开头部分的第三、四段照应,反映顺子生活的村庄民风淳朴依旧,一片和谐。 人物上:丰富人物形象。以和谐的画面反映了顺子的心理变化,丰富了顺子的形象。 主题上:印证主题。印证人人心里都要有一把守法的锁,要用合法的钥匙开门的主题。 (4)示例一顺子会在村子里待下去。①记忆美好。顺子和父母在这个村子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值得留恋。②顾虑消除。顺子是害怕村民瞧不起自己,但村民都原谅了他。③被人们的行为感动。村主任派人隔段时间打扫一下顺子家,让顺子心存感激。④乡情依旧。村民家依然门上有锁,门槛下有钥匙,淳朴依旧,亲切依旧。(任答三条即可) 示例二顺子不会在村子里待下去。①自卑心理。顺子毕竟曾经是个盗窃犯,从监狱里出来,自觉和村里的守法村民不是一路人。②心愿已了。顺子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看一眼他的母亲,老屋已进,相框中的母亲已见,心愿已了。③内心愧疚。用犯法的手段没有救活母亲,留下来会不断触及内心的伤痛。④已无亲人牵挂。顺子的父亲早早去世,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也已经去世,他无所牵挂。(任答三条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ED(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 A项,“到中国后,坚决要求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错,原文是说在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战略方针后,“医疗队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B项,柯棣华是先被安排在八路军医院工作,而后任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外科教员的。C项,“当即决定接受这项工作”表述不准确,当得知聂荣臻对自己的希望时,“他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是否当即决定接受这项工作不得而知) (2)①他和白求恩一样,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具有国际主义精神,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抛家离国,加入到援华的革命事业中。②他和白求恩一样,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作为一名八路军军医,在前线救治伤员,与八路军战士同生死。③他和白求恩一样,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3)①健全工作制度。柯棣华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期间,负责行政工作,开拓进取,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②从事医疗工作。担任院长两年,柯棣华还亲自实施大手术900余次。③培训医务人员,自编讲义。柯棣华除从事行政和医疗工作外,还从事教学培训工作,编写讲义。 (4)①工作极端负责。救治伤员,废寝忘食,几天几夜不合眼。②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与前线战士同生死,亲自给病号喂饭,把自己的日用品给伤员用,被老百姓称为“黑妈妈”。③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半点特殊。上级给予患病的柯棣华特殊照顾,他一直不肯接受;党组织一再动员他易地治疗休养,他坚决不去。④追求上进,追求革命真理。在极其艰苦、紧张的战争条件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C(门庭若市:指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14.B(A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力量”。C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改为“不能”。D句式杂糅,在“将惠及”前加上,“这项政策”或在“实施”后加“的”) 15.D(A强调的是“被攻占”,不能突出“围棋高地”这一对象。B中的“必将”绝对化,与“或许”语气不吻合。C主谓搭配不当,“被攻占”的是“高地”,而不是“围棋”) 16.①人具有两重属性; ②必须接受礼仪的规范; ③这就与动物无异了。(从冒号来看,第一空应是后文的总起句;第二空可以从后文“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得出来;第三空可以从前文“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得出来。)(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不变”的是:活动宗旨均强调爱护地球、保护环境。(3分) “变”的是:主题内容的指向性越来越具体明确。(2分) 六、写作(60分) 18.参考立意: 1.赏识教育好;赏识是成才之道 2.惩戒(严厉)教育恰当运用也会有奇效 3.赏识惩戒各有利弊,应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