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美文网 > 散文精选 > 抒情散文 > 相逢是歌抒情散文(通用4篇)

相逢是歌抒情散文(通用4篇)

抒情散文 时间: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逢是歌抒情散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相逢是歌抒情散文

犹恐相逢是梦中抒情散文

阳光穿透香樟葳蕤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沿虎游线走在往龙游石窟的小道上,浓荫蔽日。路两侧绯的、橙的美人蕉开得又娇媚又招摇,它们和葱郁的香樟、桂树一段一段地将沿途宁谧的村庄、山野、江水隔成风格各异的版画,像极了电影的胶带,拉一格就是一片新的场景。

再游龙游石窟,临时起意,彼时初访时种种疑团还如迷雾般萦绕心头,我要怎样去想,如此静僻的凤凰山上竟掩隐着这般骇世的谜团,且至今一直未得解?六月的风微醺,我慢慢行走,想起石窟被赋予“衢州市首家4A级景区”的盛名由来已久,它还留有多少初始的模样?山林静寂,风滑过时发出漫无边际的摩擦声响,茂密的松、葱翠的灌木、连同树根浓郁的铁线蕨都有了苍茫的味道,更何况郁达夫有诗“词客曾经此系舟”,龙游石窟,我又来了,一别经年,你可无恙?

我没有去走景区的正大门,停车场往东的林间小道又葱茏又旖旎。站在马鸟鱼广场上,我有些恍然,来不及去看中间栩栩如生的马、鸟、鱼镂空球形雕塑设计得有多别致,只端详一旁林立的石碑上镌刻着的一阕一阕的词,已经有了深深的古意,那是如年华沉淀后的岁月底蕴,浩荡而妥帖。不远处有烟波浩淼的衢江水,有古色肃然的竹林禅寺,慕名而来的人群中混杂着烟火的笑声、猜测声、赞叹声,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我往游客中心后的潜龙湾走去。

若我什么都不提,眼前静谧的山林、澄澈的湖水、水上蜿蜒的九曲桥,以及那座渐渐被时光侵蚀了的水车,你会想到什么?好一派悠闲的景色,是不是?这时候,我完全可以在水边发呆,看锦鲤嬉戏;在草亭下静坐,遥想当年;或者只倚栏杆,望不远处始建于唐贞观七年的竹林禅寺。但是,此刻,我是如此的不平静,我知道,眼前看似这般宁静的一切,掩藏着的,是让世人惊憾的龙游石窟,不是一个,而是方圆不过数里星罗棋布着的二十四个,当中有深愈30米,面积从1000到3000平方米不等。

那年我来,1、2号石窟才显山露水,耳畔听得最多的是1992年石岩背村的吴阿奶和其他三个村民用四台抽水泵连续17个昼夜抽水抓鱼的故事,而千年以来竹林禅寺在这些深水塘里放生的无数的鱼竟一条也未抓到,倒引来大批大批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对石窟形成的年代和用途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推想和论证:采石场、墓穴群、藏兵站、储冰库……一时间,好不热闹。

“入洞皆为探奇者,出窟全变猜谜人”,今天,我是谁?

别来沧海事,我竟忘记早已改道5号洞窟入内。折回,站在墨色长廊前呆呆地看入口处的飞檐翘角、青石板地面和被坐得铮亮的美人靠,它们却无一不是悠久岁月和人来人往的最好佐证。

记忆如潮水翻滚而来。那时候石窟内光线暗淡,淤泥遍布,空气里夹杂着近乎腐朽的咸腥味,让人眩晕,可那一刻更是惊疑的:如果真是采石场,那么古代科技并不发达,究竟怎样才能完成如此浩浩大大的地下工程?若按已开发出来的洞窟面积推算需开挖废石18万立方来计,其建造历经了怎样漫长的岁月,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有典可籍的册页里,它们又为何悄然隐匿,让我们始终无迹可寻?

拾级,往下,我一边想着那年初见,一边看石窟内灯光迷离,人影憧憧,一时竟恍如梦中。洞壁上随处可见凿刻得均匀细密的斜纹,若虎斑,亦如旧时传统的屋面瓦,它们像极了一张巨大而精细的网,规则有序地从洞顶铺至洞底。我抚摸着这流畅的凿痕,深深叹息:它们排布如此工整、纹理如此匀称,只在岩石上尽情地展现着现代线性强烈的美感,仿若天成。越往下,越凉爽,当我下到30多米的深度再向上看时,多平方米的洞窟里,三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厚实而有力地支撑着,它们和洞口、洞壁、洞顶早已经浑然一体,直让身在其间的我感觉自己竟是如此渺小,仿佛沧海一粟。

我如何才能停止思想,当我站在4号洞窟里仰头凝望时。我是听到了千年前金属与岩石清脆的碰撞声?看见了成千上百的石匠在这里凿和搬的火热现场?还是感受到了他们躯体上汗水迸发出来的力量?眼前的一切如此古朴,又如此深邃,我触摸着条纹的姿态,张开双臂环抱着石柱,再蹲下来,看被踩得平滑的岩石地面,它们究竟为何存在?它们经历了多少岁月的研磨?走过了怎样辉煌或惊心的路?恢弘的空间,擎天的石柱,矩形的方池、连同每一道凿纹、每一处缝隙,都如此神秘,让人始终不得其解。

或者,这就是石窟的魅力?谜底无法揭晓的本身,永远让人跃跃欲试。

经3号洞窟往2号。我哪里是在石窟里行走,我分明已经随络绎的游人穿越了最幽深漫长的时光隧道。走,或者停,仰望,或者俯瞰,一股无形的`震撼力如影随形:如此伟大的工程,如此磅礴的气势,如此巧夺天工的技艺!它却一定还有着连我们也不曾碰触的细处,那里,有我们未曾知晓的风景。

阳光从洞口倾泻而下,明亮光束里有微尘如精灵般在欢快地跳跃,它静谧地映照着洞壁上的苔痕,湿绿的,苍茫的。我看着,只看着,早已经不知身在何处。

当我凝神,还有没有小提琴的清音回荡在眼前古老空旷的石窟里?我还记不记得,若干年前,2号洞窟内,小提琴家盛中国夫妇曾以一曲《梁祝》博得了久久不息的掌声?这是石窟凭借“衢州市首家4A级景区”、“国宝单位”吸引而来的?是的,不仅如此,那时候的石窟,更是“一个在岩石中开凿的古朴厅堂,它的结构排除了驻波的形式,声波均匀扩散,混响时间更长,堪比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厅。”

听,谁的双手拨动了琴弦,轻柔的、舒缓的琴音已经开始弥散?我呆呆地站定,看弧形的穹顶,看岩壁上的波纹,也看如水般倾泻的阳光——这又是怎样神奇的石窟,我痴了?还是醉了?此刻,竟,犹恐相逢是梦中。

2号洞窟里的游人明显多了起来,是穿过了太幽长的时光隧道才看见了久违的阳光吗?要不然他们怎么如此愉悦?笑着,拍照,纷纷议论,毫不掩饰当下的心情。我的目光穿过人群停在洞壁上,看多了纹理匀称的凿痕,突然有横竖、大小、粗细不一的“V”型线条在石壁上铺展开来,实在有些突兀。它们若闪电,亦如甲骨文,在湿绿的苔痕里看起来又沧桑又遥远。若不是好奇心促使我已经上前细细触摸,我真以为是一些天然的裂缝。它们是抽象的符号型岩画?它们是外星文明的馈赠?我又开始猜测了,但我怎么能猜得到呢,从那年第一次走进石窟开始,展现在我眼前的,无一不是神秘的、难解的,它们像一张巨大的网,紧紧地包裹了我……

譬如1号洞窟内雕刻着的野马、始祖鸟、鳖鱼,某个未开发洞窟门口横梁上的道家八仙法器、石柱上的虾,可是远古时候缔造者留下来的蛛丝马迹?有时候探奇的本身会细究一些微小之处,可恢弘的石窟留下来的岩画如此屈指可数,我呆呆地看着这些绝无仅有的印记,恍然间,岁月的尘烟开始升腾,光影明明灭灭里,它们绽放着的,是时光的寂寞。

走出石窟,阳光扑面而来,我眯起眼睛看葱绿的树和茂密的山林,有大片大片的格桑花沿着山坡恣意地绽放,黄的、粉的,又缤纷,又热闹。我竟恍不过神来:我从哪里来,我要去何方,才慢慢走在远古的千年深窟里,怎么转而已经来到了烟火尘世?看吧,我的眼前,此刻,人如织,树蓊郁,花聘婷。

之于龙游石窟,我不是一个很好的探奇者,亦不是一个很好的猜谜人,当我翻阅了无数资料,聆听了无数论述,诸家蜂起时,它仍不动声色地在如我的世人面前笼罩着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一池千年梦,柱立仙痕台”,其实又何必为石窟的最终谜底而纷争呢,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古色古香的正大门前,我迎风而立。有介绍说不久之前二胡演奏家王永德先生、竹笛演奏家蒋国基先生、德国籍斯洛伐克钢琴家DanielaHlinkova女士逐一亮相“岩石音乐厅”演奏:时空在转换,那时候的石窟,只留下一场浮世难寻的饕餮盛宴……

【篇2】相逢是歌抒情散文

西湖。

雨丝很细,很轻,斜斜地滑入水中,漾起一圈圈的波纹。湖畔垂柳斜倚,柳枝细长,垂至湖面。我撑着伞,走在石桥上,无意间抬眼,透过树树垂柳,看见亭子中有一道熟悉的身影――

“老师......”

我忍不住叫出了声。

亭中人闻声回首,见着是我,便弯起了眼眸:“诗彤?是你呀,好久不见。”

“老师也是,好久不见。”我加快脚步,往亭子走去......

这位老师是我小学四年级时候的语文老师,只带了我们一年,就离开了。但尽管如此,老师却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老师是个温柔的人,有着古典女子身上的书卷味,讲起课来又不失风趣。

但老师真正给我留下好印象,却是另一个时候。

那天也同样是微雨的天气,依旧是在西湖的湖畔,我与老师相逢了。

那个时候的老师比现在要年轻一些,我也还只是个小孩子,撑着伞在桥头,看着雨丝斜斜地滑入湖中,漾起圈圈涟漪;看着桥头的垂柳在风中摇曳身姿,。我还没认出老师,老师就已开口:“是诗彤吗?”

我也就那样撑着伞,一路小跑着上了亭子:“老师好。”

“坐吧。”老师弯起眼眸,“真巧,出来一趟居然能碰到你。”

“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老师捋了捋耳畔的`发丝,含笑道,“前几天上课刚讲的,用在这也挺合适。”

我有些忘了当时的自己说了什么,但是却牢牢地记下了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和老师含笑的眼睛。

而今又在西湖,与老师偶然相逢,想起曾经的自己与老师,我也不禁弯了弯眼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老师侧目,依然是那双含笑的眼眸:“你还记得啊。那时候你还是个小孩子呢,才三年就长大了啊。”

“老师的话,自然记得。”

“也是,那时候见你写作文,一写西湖就喜欢用这句......”

“嗯。”

亭外雨还在下。恰巧此时微风拂过,牵起了老师的发丝,那双眼眸含笑:“诗彤,与你相逢,真的很好。”

老师,其实我又何尝不是?有一首名叫相逢的歌,歌词是老师与我,早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将旋律记好,只是如今又温习了一遍。

亭外细雨,给西湖染上朦胧的气息,那雨丝滑落时漾起的涟漪,漾在荷叶浮萍上,漾在湖面上,也漾在我的心里。

【篇3】相逢是歌抒情散文

歌是唱的抒情散文

歌子是唱的,不是秀的。只唱不表演歌子仍是歌子,不唱只表演叫舞,又唱又表演叫歌剧,戏剧。唱有不同的唱法:民族的叫民歌,西洋的叫美声,宫廷丝竹叫古典;随心所欲叫流行;多元化、各行其是已经构成当今文艺舞台的大景观。

观众面对这阵势,态度也呈各异,量力而行年老体弱的听古典,文雅好静的听民族,腰粗气壮的听美声,躁动不安的听流行,内分泌失调的听忐忑,神经衰弱的听佛经!

我说这些感受,是有原因的。

昨晚听一位女歌手唱“九九艳阳天”时就想写这篇文章,想和她说说我的感受,同时把这感受公布出来再听听大家的见解,求得一个公允,以正视听。

“九九艳阳天”这支歌是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讲的是江南水乡妹妹送郎去投军的故事。电影中“郎”要走了,妹妹有许多担心和期待,于是唱道:

九九(那个)艳阳,天唻哎嗨喲——,

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东风(那)吹得(那)风车儿转呐

蚕豆花儿香呀

麦苗儿鲜——

先把环境描绘一番,然后:

……

十八岁的哥哥呀告诉小英莲

这一去呀翻山又过海呀

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

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

革命胜利才回还……

歌喉一转,把少女的担心及关爱唱了出来。此正所谓“歌言情”最好的写照与表现。

这首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几乎都会唱。因为在解放后的这一时段里,这么抒情写意朗朗上口的爱情歌曲并不多见。即便现在听来,也使人在感慨之余又回到了青春如火的年代,回到梦里依稀在牵手的岁月。

歌的词和歌的旋律揭示的不仅仅是一双青年的爱情故事,最打动人的是朴素的情怀,因离别而产生的忧伤与期待……

歌者唱的是“自己”的感触,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所以她能唱到情真意切。

听者很快就随着歌声产生了共鸣。这正是文学艺术力量之所在。

而现在的歌手唱这支歌,技法就不同了。首先,强调是“翻唱”,在我理解,这“翻唱”就是不拘成规,不按作者的原创意图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在他们认为这就是他的“个性”,他的风格。他的原生态。

若真是“原生态”倒好,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大自然,领略到真性情;而在这里只能因歌手对歌曲的曲解,过分地强调自身的表演而使人窒息,愤懑。

你看她张口是在亮自己的牙,闭口在靓自己的嘴,丢个媚眼是抛自己的情,挑个兰指是勾你的魂!里里外外全是一个嗲:

嗲唻唏个小奴家,气儿横竖不够使用,

嗲唻唏个小娘子,腔儿左右都在卖弄!

她还管你原作含泪写,还管你什么听得听不得!只要能亮脸儿、钱不扎手儿,还有什么不敢做!?

依我说,此种打碎盘子卖瓷片,裸腿耸肩插鸡毛的玩意儿,其实就是作践艺术。就是对原作品的不尊重。这歌曲若是革命歌曲,用这样极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它,还是对那些为着共和国的诞生流过血打过仗的先辈的戏谑。

艺术源于生活,文艺为大众服务、这是一条正路子。有些人强调娱乐性我不反对,但是娱乐也是要追求高尚摒弃的低俗的,否则还有什么文明可言呢?歌手歌唱的时候适当的加些形体动作、面部表情无可非议,可是如果本末倒置,把歌子甩在一边,在舞台上卖弄风姿、炫耀表情,那就大可不必了!我把这种“秀”看做虚假,若有过之者我当看她“没落”,再有甚者我只能将她视作腐朽。

没落与腐朽是要误人子弟的。表演没落与腐朽是对老百姓的不恭与不敬,是对“大舞台”极大地讽刺和亵渎!

我们须知 “弟子规”与“爱就爱了”不和谐。

“孔子学院”与“西部牛仔”是两码事儿。

歌是唱的,不是秀的。在艺术领域里,多余的东西应该拿掉。

【篇4】相逢是歌抒情散文

回眸是一首歌抒情散文

回眸是一首歌,歌中有你和我;回眸是一首曲,曲中有喜和悲;回眸是一支舞,舞中有起和落。

凌晨五点多的小镇在清洁工大妈的扫除中睁开了朦胧的双眼。我等的车还没有来,我沿着街道认真打量了一遍我高中时走了四年的路。村落中间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辆汽车从远处缓缓驶来,那闪烁的灯光在房屋树木间忽明忽暗。陌生与熟悉在一刹那间清晰而又模糊。天渐渐擦亮了,一辆辆擦肩而过的单车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五年前。

我们家离我在镇上的高中四公里路。我骨子里是个倔强的孩子,别人都住校,我偏偏不肯住校,所以单车便与我有了不解之缘。不管是春夏秋冬,风雨冰霜,都没有阻挡住我的脚步,那辆单车陪着我上下学整整四年时间。身边驶过的学生骑着单车三个五个一起,有的聊着哪个老师课上的好,有的聊着哪个同学和哪个同学谈恋爱让老师抓住了,有的聊着书本上的作业,有的把低音炮放的响亮,有的……不时地从他们中间传来清脆的笑声。

快,迟到了,赶紧骑,听到身边的学生相互催促的声音,我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地孤单。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恍惚中从梦中醒了,匆匆那年,那年匆匆,再回首已是曲终人散,物是人非。

那时候没觉得这样的生活有多美好,只是为睡不醒而发愁。每天感觉都在疲于奔命。两边的树叶何时绿了,何时枯了都没有认真观察过。

我们的"镇子长大约一点五公里。出了镇子路上常常就成了我一个人,路边没有路灯,到了每年冬天便是我最难挨的日子。冬天的单车冷的让人畏惧,我眼睛又不好,戴着厚厚的镜片,对面过来车的时候就会反光,我常常处于一种短暂的失明状态,凭着感觉在路中间骑行。幸运的是,四年来没有被车撞过。倒是被摔过好多次。

我们上学那时候,路况很差,每隔一段路程就会有个大坑,因此我没少挨过摔。冬天摔一跤是很痛苦的,疼的让人半天缓不过劲来。夏天和初秋是最舒服的,单车过后,清风徐来,整个人也会变得异常精神。

最怀念的是当时镇上的一个姑娘。那时候有点喜欢他,一次偶然的相遇,我知道了她几点到镇政府的那些。我们的学校距离镇政府八百多米,每次我都是掐着时间刚刚和她相遇,然后捎上她一同去学校。她是我们班的好学生,我们之间没说过多少话,但捎她的那段时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她有了男朋友,我的单车又成了我一个人。每次看到她幸福地坐在她男朋友的单车上,心中都会有产生一阵阵的痛。我想每个人在青春里都有一个喜欢而又不曾表白的人,因为我们知道,根本没有可能。

回眸往事,那个黑夜中驰骋的男孩儿。那个坐在单车的女孩儿,那些追着时间跑的日子都成了一首老歌;每一个旋律,每一段歌词都跳动着青春的活力,闪现着曾经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