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美文网 > 经典文章 > 故事会 > 范蠡与西施终老于桃花山

范蠡与西施终老于桃花山

故事会 时间: 推荐访问: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范蠡与西施终老于桃花山

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毓秀山川引发了人们的遐思,悠久的历史流传着久远的传说。相传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见桃花山山秀水美,便归隐于鹿角峰,更名易姓,因经商致富,世称陶朱公,后寿终于此,留下范蠡庙、范蠡墓、饮马池、拴马石等遗迹。

2015年元月2日,我带着好奇心约吕永昌兄、陈钧兄来到了“人间天堂,天然氧吧”的桃花山,考察范蠡留下的遗迹。

桃花山古名东山,相传自从西施吃的桃子留下的桃核被丢在山坡上,几年长成桃树,开花结果,桃花十里飘香后,东山被当地人们更名为桃花山。

徜徉在“桃花山生态园”里,感觉到无比的惬意。这里重峦叠嶂,鸟语悦耳,溪水潺潺,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难闻的化工气味,没有生活的烦恼。[atta

穿过此园沿着陡峭曲折的山路攀登,越过半山腰便抵达了桃花山的一个着名景点——仙人洞。天生一个仙人洞!传说曾有一仙人在此洞修炼。它每天都引来了无数的游客和香客。

沿着山路继续攀登,不一会我们登上了鹿角头第一个山峰,令我十分吃惊,前几年瞻仰过的范蠡庙不见了,宅基地也被铲平了,上面堆放着风力发电站设备。

其实从古代至1958年范蠡庙本在山下,1958年被毁。范蠡庙在历史上亦是屡毁屡建,明代兵部尚书刘大夏(华容人)曾为石首范蠡庙写过庙文。后来善良的桃花山山民在山巅上修了两间平房,这简陋的房子,像隐士的住处,人们在里面设了香案,供了范蠡的牌位,把它视作范蠡庙。来此烧香、磕头的人们络绎不绝。

我们怀着失望的心情,沿着鹿角头山脉继续东游,去寻找范蠡归隐的足迹。抵达鹿角头第二个山峰,在山腰间找到了范蠡墓,它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坟墓一样朴素——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完全是一个土堆。

其上面的茅草、灌木丛、小竹子被山民粗略砍了后,留下了浅桩。周围有一些松柏、野板栗树,不远处还有挂满硕果的野柑子树;这里显得格外幽静,时有野鸡在树顶上空飞旋,时有獐子、野兔、野猪在山腰林里穿梭。这里人迹罕至,我们是冒险翻过来的——我的胶底鞋被小竹浅桩刺破,吕兄的脚被山民用来捕捉猎物的大铁夹子夹伤,但我们不但没有后悔,而且十分兴奋开心——我们品尝着可口的柑子,沐浴着杲杲的冬阳,仰望着蓝天白云,俯瞰着长江湖泊……站在墓上向山下四周眺望,十分惊喜,山重水复,桃花山的中湖、宋湖、三菱湖、杨叶湖、白洋湖等五大湖泊尽入眼帘,传说中范蠡在这里泛舟五湖。

我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如果范蠡在这儿归隐终老,安葬在这儿,那么,他在地下一定能得到安息。我默默祈祷三分钟后,向第三个山峰进发。抵达第二峰与第三峰间,我终于看到了“鹿角”——鹿角山山顶两峰耸立,如鹿之两角,两峰之间确有一块2000多米的平地,据《石首县志》记载,山下原有范湖,从明代起逐步淤积开垦成农田。明代兵部尚书刘大夏晚年写过一篇《鹿角山隐居记》的文章,说鹿角两峰如髻,中有平地数亩,为昔人隐居遗址。刘大夏所言“昔人”可能有范蠡在内。

登上第三峰向山下俯瞰,山脚下有一个近亩大的饮马池(经后人扩大),传说范蠡就在这儿养马,但他却把马拴在离鹿角头西几里的付家坡上,因为那儿山坡平缓宽阔,芳草萋萋,在现在的付家坡竹园很容易找到拴马石古迹。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范蠡和西施在桃花山牧羊、养马、烧窑;在桃花山镇五大湖泊泛舟捕鱼垂钓,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英雄爱马——范蠡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石首神话故事》记载,范蠡所养的一匹领头马已通人性,在范蠡逝死时,痛不欲生,狂奔一阵,最后跑到石首与华容交界的长江边,投江溺水而亡。烈马忠主而殒身的壮举,深深的感到了当地的人们。他们纷纷到江边凭吊叹惋——一匹好马就这么在江水中捂死了,真是可惜!从此人们把此处命名为“捂马口”,流传若干年后,“捂马口”就成了“五马口”,这就是“五马口”地名的来历。我们从鹿角头东北麓下山,又在周家酒店稍歇,门前乘车急赴桃花山镇五马口,在石首与华容交界的江堤上找到了“五马口”遗址。

有关范蠡养马烧窑、经商致富的故事传说自古以来在桃花山民间广泛流传,妇孺皆知。

自石首建县之日起,历代省志、府志、县志中都载有石首桃花山有范蠡墓的史实,并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来凭吊游览,同时留下了美妙诗文。如北宋诗人陈师道写了一首诗《范蠡墓》,诗中咏叹到:“千篇奏牍漫多知,百战收功未出奇。名下难居身可辱,却将湖海换西施。”

由此可见,范蠡寿终桃花山——有迹可考,有口皆碑,有史可查。

让我们穿越历史,在历史文献中去继续探究范蠡与西施终老何处这个问题吧。(待续)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