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美文网 > 经典文章 > 故事会 > 网络谩骂,冤冤相报何时了?

网络谩骂,冤冤相报何时了?

故事会 时间: 推荐访问: 网络谩骂案例

北方

当前社会网络暴力严重已不可谓不常见,除了人肉搜索经常带来恶性效果,网络暴力谩骂也是如此,遇到一事,尤其是引人感觉是非善恶分界貌似很分明的事情,大家往往还会群起而攻之,有时用尽恶言恶语攻击诅咒才觉尽兴。

尤其是某些网民甚至在遇到使自己“义愤填膺”之事时,鉴于自己是实名认证,不好口出恶言,或是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暴行,开了小号去四处骂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在微博里还可以看到很多人的一个微博号,下面全是污言秽语,没有几个粉丝,等自己骂道尽兴了,小号弃之不用,更有传闻某些机构花钱买小号骂人。

这些行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首先是一种感染效果,网络传播是一种感染力非常强大的传播方式,由于可以匿名发言,言语自由的边界很不清楚,人在网络上的发言较之现实中更加自由,很多人看到骂人者多了且不会受到惩罚,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也少了一些理性,跟着谩骂,所以一时谩骂成灾,乌烟瘴气。另一种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这样乌烟瘴气的语言环境往往给人一种错觉:谩骂和污言秽语是一种流行的表达方式,所以大家谩骂起来更加肆无忌惮,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身边的现实中的人都是文明人,怎么一到网络上到处都是污言秽语,有时一发不可收拾。还有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很多成年人时间一长往往能深谙其道,形成免疫力,但是青少年和孩子却不能及时形成免疫力,作为一个学习能力正强上网环境又逐渐改善的群体,他们更容易接触到那些污言秽语,并且会不加辨别地学习和使用,这是一种更为深重的恶性影响。

很多时候网络上又有一种循环往复的作用,骂人者觉得着实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不久之后自己的恶言恶语遭到别人的反唇相讥,在给予别人言语暴力的时候又使自己遭到一次言语暴力,很多时候往往可能会引起更加白热化的口水战,言语更加不加选择,极尽咒骂诅咒之能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网上口水战,往往不致对方全家于死地并不罢休,这样的咒骂助长社会言语暴戾之气,这种浮躁和攻击性传感到人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当前社会戾气横行的一大祸首。

网络暴力的另外一大坏处就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言语欺凌,这样的事实并不少见,范玮琪在阅兵之时晒孩子遭到众多网友的谩骂,一群人对一个女子进行谩骂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恶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多不会这样的恶行出现,但是在网络中大家便是家常饭。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时候网络新闻会因为时间的拉长发生反转,本来是恶的一方忽然就变成了受害者,或者是正义一方,网友们这边骂完了马上转而骂另一边,对这一方受到的伤害往往视之不见,很少有人回去说一句我误会你了,这样的事件在网络中屡见不鲜,我们不是去反省自己的不理智,而是接着骂,像是要替原来自己语言暴力的受害者把受到的伤害在另外一方身上骂回来,这样的逻辑着实奇怪。

那么怎么减少这种网络暴力呢?

首先是网民自己,网民的自律对遏制网络暴力是行之有效的,当某些恶意骂人者污言秽语,我们却是理智和冷静的,不陷入他人有意制造的一种暴力语言环境中去,自然会使那些暴力骂人者处于孤立状态,原形毕露。网民们要学会理性应对突发事件,反思自己的骂人行为,言语上占了上风也只是一种一时之快,对于问题的解决毫无作用,很多时候甚至使自己陷入语言暴力的漩涡,所谓理不辩不明,说理的时候要选择一种理性的方式,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面对一个信息要冷静思考和分析,至少在思考之前不要开骂,所谓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满世界跑了,误信谣言不仅对他人不利,也会让我们在事实真相揭穿后有受骗感,尤其是会对一些无辜的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我们急于骂人,更是助长了造谣者的威风。

网络的管理者应该对一些屡屡言语攻击他人的人实行及时的处理和事后的惩罚,具体来说,应该健全和加强对网络上言语暴力的法律规范,在我国《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的法律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网络立法,针对暴力言语给予制裁;相关的网络管理者要推动网络实名认证的步伐,对暴力言语的发出者有处可寻,根据情况给予警告和惩罚,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网名的上网需要,还会有效遏制网络言语暴力,提供一个文明、理性的上网环境。

自律和他律,自律更加重要,享受网络上的自由的时候我们也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下一代,努力使网络言语暴力脱出一种“冤冤相报”的模式,净化网络环境,减少暴力伤害。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下一篇: 等不到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