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美文网 > 经典文章 > 故事会 > 清风传家故事会观后感锦集三篇

清风传家故事会观后感锦集三篇

《清风传家》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读本,一套2册,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风传家故事会观后感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清风传家故事会观后感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价值的缩影。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近日,聆听“清风传家故事”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会,党员干部应从中汲取清廉力量,始终做到廉洁修身、廉洁从政、廉洁齐家。

  廉洁修身,学党史涵养一身正气。修身是立家之本,如果自身不正,必定带坏家风。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党史教育、党纪党规等作为必修课经常学习,并落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开国元勋陶铸“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最美奋斗者张富清“前人不搭捷径,后辈莫求沾光,一切都靠自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做人低调,做事认真”,他们赤诚报国、清白传家的家风故事,令人敬佩,应当接续传颂。党员干部要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在党史学习中,廉洁修身,做一个堂堂正正、一身正气的人民公仆。

  廉洁从政,知敬畏涵养两袖清风。心有敬畏,行有所止。领导干部如果大河不修,小节失守,必定会形成利益为形的家风,最终给整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诸如鲸吞国资的“蛀虫”包宏、“黑金家族”徐长元,都是立身不正、三观偏离、心无戒尺、治家不严的反面典型,震撼人心,发人深省,“薪不尽火不灭,利不久家必亡”。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保持敬畏,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做一个清清白白、两袖清风的人民公仆。

  廉洁齐家,好家风涵养端正三观。***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的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家风正则作风正。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比如“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之类的名文经传,世代流传,后人仰慕。党员干部注重家风、家教,教育引导亲人及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家风,做一个勤勤恳恳、三观端正的人民公仆。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党员干部的良好家风是用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格搭建起来的,是我们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齐家之要,党员干部要汲取清廉力量,接力传承,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以优良家风推进党风政风民风的持续好转。

【篇二】清风传家故事会观后感

  “最是清风传家远”

  家风正则行得正

  家风淳则风气淳

  4月8日以来,随着“清风传家故事会”宣讲活动先后走进全省14个市及省直单位,清风传家、严以治家的正能量持续注入我省广大领导干部家中,并在辽沈大地形成一股强大暖流,带动更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清风传家故事会”宣讲活动走进省直单位。

  “清风传家故事会”宣讲活动由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妇联共同主办。宣讲活动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特别在我省市县乡换届之际,通过讲述一个个家风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

  省纪委监委牵头组织作品创作和志愿者讲述团队,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编著的《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家风建设读本为依托,紧密结合我省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典型及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精心编排成八组故事,以声情并茂的讲述并配以纪实性短视频,在全省开展巡回宣讲。截至目前,现场受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及其家属人数超过4000名。

  良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从开国元勋张闻天、陶铸到老省委书记郭峰、人民的好干部张鸣岐,从深藏功名的英雄张富清、张贵斌、韦昌进再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黄旭华、孙家栋,宣讲活动中,讲述人以一条条家规、一封封家书、一句句嘱托、一幕幕回忆,让在场观众如沐春风、心弦共鸣。

  大连团市委副书记陆凯听完故事会,深有感触地说:“这些故事具有非常强的典型性,通过革命先驱的家庭,我们看到了家风中蕴含的忠诚奉献;通过先进人物的家庭,我们看到了家风中蕴含的实干担当、克己奉公、家国情怀……这些优秀的家风虽是不同的,但都有着共同之处,其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宣讲故事娓娓道来,让现场观众深受感动。来自抚顺的机关干部戚威说:“通过观看宣讲,内心深受触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我生活在一个六口之家,家里有4名党员,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传承下去。”

  家风正方可行远;家风不正,祸起萧墙。“清风传家故事会”不仅突出正面教育引导,还强化反面警示作用,每一场宣讲都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强烈碰撞、对比演绎,向观众传递“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朴素道理。

  “我在讲述《黑金家族——大连市原副市级干部徐长元警示录》时,自己也深受震动。”沈阳农业大学纪委综合监察室副主任关宏强表示,讲述的过程是接受教育的过程,一定要把修身齐家作为一生的必修课,从自身做起、从小家做起,带动身边人传承良好家风、践行好作风。

  “清风传家故事会”宣讲活动与以往警示教育活动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是面对“关键少数”的一次集中“授课”,更注重鼓励领导干部家属参与其中、接受教育。宣讲现场,不少领导干部家属表示,一定在廉洁家庭建设中常吹“廉洁风”、做好“贤内助”。

  大连市机关干部孙祺说,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作为女性党员干部,既要廉洁修身,严于律己,又要廉洁齐家,当好“家庭纪委书记”,为家人带好头,为孩子树典范,承担起清廉家庭建设的责任。

  “清风传家故事会”宣讲活动走进省直单位。

  为确保宣讲效果,省纪委监委对故事内容反复打磨,根据反馈效果进行编审修改,确保每场活动达到预期的警示教育效果。为扩大宣讲活动影响力,省纪委监委及各市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宣讲录制视频。截至目前,在线观看的党员干部群众已超过20万人次。

  良好的家风在传播和弘扬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我省各地强化成果运用,让“清风传家故事会”充分显现带动示范效应。鞍山市深入挖掘本地廉洁家庭故事,开展宣讲,把好家风“说”出来;本溪市围绕“清廉本溪”主题,开展推动家风家教建设、创建清廉家庭等“六推六建”活动;丹东市结合学习《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书籍开展演讲比赛活动;朝阳市将“清风传家故事会”刻成光盘发放给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等,做到学习全覆盖。

  “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好家风助力好党风。”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家风与党风相互滋养、相互校正。“清风传家故事会”拉开了我省家风建设的序幕,省纪委监委将以此为契机,探索以“讲”施教,让家风建设成为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三不”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做好继续廉洁教育及警示教育的“后半篇”文章。

  “我们还将推进宣讲活动向基层延伸,通过以点带面、以面扩散的宣讲机制,真正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让廉洁文化的种子在我省各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让家风建设代代相传,永远在路上。”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篇三】清风传家故事会观后感

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均在开篇提到了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重要责任,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树立优良家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 作为一名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检察官,我更是通过办理了大量因家庭教育不当、亲子关系畸形而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深深体会到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从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家风对个人的影响,读完让人感慨又唏嘘。好的家教、家风可以不断的给予家庭成员养分和力量,是港湾、是加油站;

坏的家教、家风则像一个渐渐腐蚀的水果,不可避免的带领一家人逐步走向堕落。无论是以一名法律育人者的身份,还是一名家长、家庭成员的身份,我们都有必要好好品读这两本书。尤其是《清风传家》,其中每一位英模党员的家庭故事都带给我们启迪,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在我看来,优良的家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父母要给予子女足够的爱。所谓足够,评判标准不只是时间的长短,更是质量的优劣;

所谓爱,并不简单是物理上的陪伴,更包括精神上的引领。书中的英模党员们大多事业忙碌,不能像普通父母一样时刻在子女身边,但他们有自己爱子女的方式。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高铭暄每天回家之后都会下厨炒一个菜,素炒年糕、红烧平鱼被儿子赞不绝口。“糖丸之父”顾方舟经常给子女写字条、写信,字里行间既有对日常生活、学业的关心,也有对子女做人做事的谆谆教诲。数学界泰斗吴文俊经常和儿子一起观看《百家讲坛》节目,并不时交流“观后感”。建筑大家吴良镛每天伏案工作的背影是儿子吴晨儿时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这样的场景潜移默化影响着吴晨,他最终也从事了建筑业,并因此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其次,家庭要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氛围,所谓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一个家庭可以物质不富足,但只要精神上富足了,也可以很温暖、很幸福。氢弹之父于敏一家生活极其简朴,他认为学术科研只需要“一张安静的书桌”,有了这张书桌,他的内心就会圆满、坚定、强大。受他影响,子女们也认为平凡、安静、专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幸福生活的真谛。守护海岛三十年如一日的王继才夫妇,常年过着没电、没信息、需要自己下海捕食牡蛎海螺才能吃饱的日子,但他们从没有动摇过守岛的信念,“岛虽小,但它是祖国的东门,我必须每天为她插上国旗”。他们的信仰也传承给了儿子,研究生毕业的儿子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加入海警部队,和父母一起继续守护祖国海疆的五星红旗。

再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对此,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的好“关于家风,我想了想,无非是把自己管住,想让孩子怎么做,大人得首先做到。”樊锦诗是敦煌研究院院长,丈夫也是莫高窟负责人,想带人参观敦煌莫高窟洞窟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每逢亲朋好友来敦煌,她都坚持让他们凭票跟随游客一起游览,而非“特殊待遇”。抗疫人民英雄张伯礼虽然身兼数职,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出诊。同样身兼两个医院院区工作的儿子张磊曾一度觉得太忙想把门诊停掉,张伯礼严肃地告诫他“一个大夫更重要的身份是大夫,而不是领导,时间再紧也必须坚持出诊。” 父子二人在抗击非典、抗击新冠疫情这两次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一线中并肩作战,完美地诠释了何为“既为父、亦为师、亦为战友”的家庭完美组合。

最后,父母要有开明、包容,不急功近利的胸怀。这也是我认为现代父母最需要培养的品质。可能是因为年龄相仿,1979年出生的叶聪的故事让我很有共鸣。在载人深潜领域颇有建树的叶聪,小时候就是个舰船迷,这和喜欢文学的父亲的爱好完全不同,但父亲从未干涉叶聪的爱好,在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儿时的爱好生根发芽。叶聪选择的就业方向载人深潜,可以说非常冷门,甚至一片空白,但是叶聪的家人毫无质疑的赞成。叶聪感慨,家人无条件的支持让他更加明确,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读到这里,不禁为叶聪父母的睿智叫好。包容的家庭气质在叶聪身上也体现的非常明显,这对于“蛟龙”号团队披荆斩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蛟龙”号从无到有,中间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数不胜数。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来,给整个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焦虑。“幸好我是个佛系的人,从小父母给我的空间很大,从性格上来说我很心宽,面对困难能尽量保持宽松的心态,也相信总会有办法解决。”理解包容与激励对科研工作很重要,只有这样,才敢于探索、敢于求新求变,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实现新的突破。叶聪父母的做法真的值得现在越来越多焦虑的父母学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习总书记的话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都能够修身、齐家,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为大家的稳定、祥和、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