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踌躇满志为理想奋斗,事业蒸蒸日上,孜孜不倦追求人生完美的同时,竟不知时间到哪儿去了。整个人生的感觉就是一个“累”字,忽略了人生的另一面。如果我们能够独步清辉之下,重新审视自我,不一定鲜艳夺目,但一定是真实的自己。
当月亮悄悄地升上了天空,一切恢复了平静,我们的心突然也变得空灵起来了。爸爸妈妈那份圆满,兄弟姐妹那份欢畅,家乡那份厚重,一切的情景都会重新鲜活起来,自己的人格也变得具体起来了。阳光下的那一层急进,突然之间荡然不存,浮燥的心突然有了一种久未的归属感。
你一眼望去,大地渐渐披上了梦幻的服装,周围突然之间产生了一种动感,朦胧飘逸。朗朗乾坤下的明月,从古到今见证了多少事,成就了多少诗人巨匠,万千篇章汇成了涓涓溪流,泛起卷卷浪花,聚成了我们精神世界的美味佳肴。
谁又能说得清,明月究竟与人间是一种怎样的情结?七尺男儿为之动情,闺中佳人为之伤感落泪。你能说这仅仅是一种悲哀吗?当我们置身其中,去品味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种超然清雅、动感静美,突然之间,发现月光下竟是另一种境界。
诗仙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月的久远,没有人能够计算出她的沧桑,苏居士的“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折射出多么深的人生哲理。
月光下让我们有了一种思念,一份闲情,一种境界,一种释放,构成了我们胸中意境的成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今昔感伤,千古情愁。她是温婉的、凄美的,才子佳人弹琴舒怀,舞文弄墨,一曲琵琶行,诗人与歌女吟出了一首千古绝唱,流传至今仍不变色。悲伤中散发着美的韵律。
几年前听过刘心武先生探佚《红楼梦》的讲座,主人公的原始形态被挖掘,和自己看到的红楼人物是另一回事儿,我对此充满了神奇。每一位《红楼梦》的探究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唯有刘先生解释“冷月葬花魂”这句谶语,却是独辟溪径。
我紧接着看了他补续的《红楼梦》,有一情节至今回味无穷,那就是林黛玉的结局。在一个月色的夜晚,黛玉沉湖飘渺而去,完成了这株仙草的人生历程,我非常欣赏作者这一描写。不管是不是符合曹公的本意,我认为黛玉就是一个诗化的艺术形象,比焚稿哭宝玉的那个怨女更符合人物的性格。想一想只有在月色之下,这个艺术形象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总观历来的著名诗人,诗仙的“独影成三人”的陶醉,诗圣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对家国的思念,还有“万象当宾客”的张孝祥的撤脱,都是一种自我内心的放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在月光下得到充分的呈现,无奈之中也有一种美。
作诗也好,吟唱也罢,都是每个人心里的现实反映,明月就是你心中的情人,她的胸怀永远为你开放,高贵娟秀。任何时候你都可以与之窃窃私语。倾诉忠肠,没有人能剥夺这一种爱,因为她永远陪伴你,富贵清贫不离不弃,伴随你度过伤感的岁月,走出迷茫的困境,你不觉得她就是一个最美的知已吗?
人生的佳境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十五的月亮还有所期盼,因为她不是最圆、最美。人们向往圆满,向往这一种境界,但是我们的人生也许只是一勾弯月,十之八九都不如意,在明月下,我们看清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的欠缺,重新整理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月亮就是月亮,她就是那么平静,阴晴圆缺,轮回永恒。人生没有永远的盈,也没有永远的亏,任何时候需要的是一颗平静的心,不管世态如何变化,保留一颗明月般的心足也,因为月色下的启发最具体,感悟最真切。
月色下婆娑的树影撤在身上,那种来自自然的怡然自得,是一种浪漫情怀的体验。人生的路有时让你不堪重负,不知今夕是何夕,自己是谁?月如明镜,也许你在月光下才会照出自己的内心,重新找到生命的转折点,月光更贴近你的心灵,她是你思绪的港湾,也是你情深意重的情人,躺在这样的怀抱里,你才会感到那种宁静之美。
我欣赏外国人的坦荡,一个love就可以把世间的亲情,爱情包括在内,月光唤醒了我们太多的记忆,父母之爱,手足之情,远方的伊人,都会涌上心头,变成了一种牵挂,一份柔情,照出我们的心中的一切,月光是一种亲情,没有夸张,没有赞美,但是你找到了安全和归属。
我喜欢在月光下,静静去捕捉生命更深层的润味,如今住在城市里的人,月光有时被高楼遮住了,但是那轮明月她一直悬在天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的心才能处于平静,去感悟平时看不见那些美好的事物,让自己的人性得到自然流露,真实的自我比什么都重要。
2015-10-23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