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美文网 > 作文精选 > 手抄报 > 纪念袁隆平爷爷手抄报(通用6篇)

纪念袁隆平爷爷手抄报(通用6篇)

抄报,在古代是一种传报于古代各级衙署内部的参考消息。明清抄报的“新闻检查”大权,已经由中书、枢密提升到皇帝本人,什么消息“概行发钞,与众阅看”、“俾众其知之”,什么消息“不应抄传”或“非奉旨,邸报不许抄传”,都由皇帝决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纪念袁隆平爷爷手抄报(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纪念袁隆平爷爷手抄报1

我们80这一代,是袁隆平爷爷养活大的。

幼时总是听母亲谈及,他们小时候,总是吃不饱饭,可于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我把功劳全都归结给祖国,这个模糊的概念,知道后来,才知道,这个功劳归结给祖国,也要归结给您。

我没吃过树皮,野菜,甚至连曾经的杂粮馒头都没有吃过,更别提烤红薯,烤土豆了。白面馒头,把我养大,我感恩过祖国,我感恩过父母,可我从来没有想过,感恩您。

现在,我想好好地感谢您,可您还能听到吗?

曾跟学生提起过您,我说,您就像水,上善若水的水,我们经常忽略您的存在,可没了您,我们不知能否活到如今?

今天,让我们把所有的明星淡忘吧,因为今夜的天空,只会有一颗璀璨的星!

中午的时候,我在我的学生群含泪发布了您去世的消息,而顷刻间,便证实为谣言,您知道吗?我第一次觉得假新闻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好,可一波三折,不消两个小时,真的新闻粉碎了我的心,新闻呀!我希望您再一次是谣言,再一次是假的,我不怪你!

可,你是那么的真,钻心的真,宛如一把利刃扎进心窝,而且还反复地搅动!

我不知道如何怀念您,袁隆平爷爷,身为一个文人,我只能用自己最爱的文字去祭奠最爱的您!

写到此,涕泪皆下,不知所云,唯有含泪附诗一首,以表寸断之心!

课上惊闻巨星陨

涕泪纵横难所云

身前佳肴难入口

心已飞去送至亲

哭声尚在耳边绕

他乡却添一新坟

国士虽去魂永在

此生无愧中国人!

纪念袁隆平爷爷手抄报2

在2021年5月22日13:07分,国家正式宣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你一定听过这个名字,但你可能还不知道他的故事。他就是被世人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离不开袁隆平爷爷的功劳,他在病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天气,因为天气的好坏会影响田地的生长。因为中国世界人口暴增,粮食也渐渐供不应求,袁隆平爷爷曾立下誓愿,他不会让每一个中国人饿肚子,如今每年的粮食产量高达5亿。

袁隆平爷爷为人朴素,从不摆架子。他会在下雨天骑电动车去田地,身上穿的是45块钱的地摊货,他做事从来不大肆宣扬,他的孙女曾说根本不知道爷爷是干什么的,因为爷爷看上去像个农民。有记者曾经采访,问袁隆平爷爷有没有人把他认成农民,袁隆平爷爷是这么回答的:“有啊,很多人觉得我像农民,这样不更好吗?我本来就是一个农民!我并不感觉羞耻。”

有人肯定有疑惑,他中这么多水稻肯定有上千万的收入吧,其实并不是,袁隆平爷爷曾表明过,自己也有工作,一个月收入也才6000。袁爷爷种植水稻并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每一位中国人能够吃饱饭。

袁隆平爷爷两次登上热榜,第1次竟然只是因为他买了两部手机,有一辆豪车和一栋别墅。人们只看到了他做了这些,并不知道这两部手机加起来才几千,其中一部还是用来送给助理的。也并不知道爷,爷拥有的并不是豪车,只是一辆国产代步机。别墅呢是国家奖励给他的!是爷爷应有的奖励!这栋别墅最后给改装成了水稻种植公司。就是因为这些,爷爷在网上受尽了谩骂!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向袁隆平爷爷默哀!

袁爷爷,人们永远会将你铭记在心!你的每一次付出,都不会被世人遗忘!

纪念袁隆平爷爷手抄报3

“穿梭在田间垄亩,凝视着子孙千秋,60年汗水灌出一片金色的沃土,91岁高龄缔造出一派绿色的希望,在精明的世界甘愿做一个“顽愚”的痴者,把一生奉献给人类的温饱;在贪闲的世间甘愿做一个永恒的“行者”,用一生追逐科技前沿,袁隆平就是这样的"一位耕耘者,在科谷飘香中,让自己成为一个传奇。”这是国家给袁老的颂词,也是袁老的生平事迹,可谁又想到这样一位“国宝”级的传奇之士,在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老爷爷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的一生只为他的水稻梦,如今,夏日的丰收之际,他却突然离开了人世。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民不聊生大饥荒的阴霾笼罩在中华大地上饿殍遍地的凄惨景象深深刺痛了袁隆平老爷爷的心。当时的袁隆平老爷爷还是一位教师,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培养人工杂交水稻。他暗下决心,要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吃饱饭。当时美国和日本的杂交水稻都失败了,很多科学家都不相信杂交水稻能够成功,袁隆平老爷爷顶着舆论的压力,在历经13年后,终于成功选日出杂交水稻新品种。直到2004年,全国20%的水稻都采用了袁隆平老爷爷的杂交水稻技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

2017年,袁隆平老爷爷领导的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海水稻测产成功;2018年袁隆平老爷爷领导的团队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成功;2019年,袁隆平老爷爷超级稻“超优1000”,在重庆大足区市政成功,平均每亩产达903.9公斤。袁隆平老爷爷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尽管他早已名满天下,但他仍为“禾下乘凉梦”而努力着。

缅怀袁隆平老爷爷,愿袁老在天之灵一切安好。

纪念袁隆平爷爷手抄报4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告别,却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9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逝世。

消息一经传开,无数市民怀着沉痛的心情自发来到湘雅医院前坪,送别这位一生为了世界粮食安全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湘雅医院前坪和沿途道路,白色、黄色的小雏菊很快摆满了医院的前坪,穿着工作服的外卖小哥留下一束花又匆匆离开了,有人特意摆上了还带着泥土芬芳的水稻,缅怀这位大地的儿子。

下午4时许,天下着蒙蒙细雨,载着袁隆平院士遗体的灵车缓缓驶出湘雅医院,等候多时的民众有序地站在两侧,自发地反复高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

灵车缓缓前行,民众依依不舍,有人失声痛哭,有人跟随着车子一路奔跑。沿途车辆自发停下来,齐鸣喇叭,送老人“回家”。

“只是希望送袁老最后一程,感谢他为人类所做的突出贡献,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35岁的长沙市民唐能跟随灵车一路跑、一路喊,直到看不到车辆。

4时50分许,灵车带着袁隆平回到了他工作数十载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育种基地,缓缓绕行一周,与他最热爱的事业做最后的“告别”。

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展览馆里,陈列着一座“禾下乘凉梦”的雕塑。这是袁隆平一生的梦想,这一梦想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已成现实。

“这里是他一手建设起来的,这里有他生命所系的事业,有他的同事和学生,是他的牵挂。”85岁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孝和慢慢地跟在车队后,不时用手抹泪。他与袁隆平共事50余年,前两天还曾去医院探望。“看着他瘦了,略显疲倦,但没想到这么快。”

在罗孝和眼里,袁隆平知识渊博,工作中一直敢想敢干、废寝忘食,生活中也幽默风趣,两人经常一起下象棋。“他为杂交水稻事业奋斗了一辈子,造福了全世界。”

隆平高科国际培训学院前副院长黄大辉没有想到,昨晚与袁老的见面竟然成了永别。跟随袁隆平工作30余年,黄大辉一直负责在海外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刚开始在海外推广时容易受阻,袁院士就会鼓励我们,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袁隆平的另一个梦想。出生在饥荒年代的他,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帮助解决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如今,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美国等国家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到800万公顷。

黄大辉说,袁院士虽然离开了,但他开创的杂交水稻事业和科研精神还在。“我们将秉承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崇高理念继续努力。”

雨一直在下,灵车在夹杂着一声声“袁爷爷,一路走好”“袁老师,一路走好”的哭声中驶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前往长沙明阳山殡仪馆。

生前,只要身体允许或没有出差,袁隆平都要去附近的试验田看看。“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哪怕是在医院的最后时光,也在牵挂试验田里的水稻。

此刻,袁老应该安心了。

纪念袁隆平爷爷手抄报5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华夏大地万户千家传来米饭的香气,一个声音说道‘袁老,该走了’,袁老说‘再给我点时间,等孩子们把午饭安心吃完吧’,”,这是痛闻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时一位网友的留言,催人泪下,又感人至深。有人说纪念袁老的最好方式是珍惜粮食,我十分赞同,但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以袁老为榜样,做一粒好种子,在新时代出力出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饥饿和贫困是中国的集体记忆,袁老把自己当做一粒种子,不管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大半辈子都与水稻打交道的袁老,一直在为中国人吃饭而奋斗着。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当今中国,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大步迈进,但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新中国的青年应牢记袁老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真言,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祖国的沃土中,为祖国的画卷增添一抹绿色。

一入农学深似海,从此休息是路人。袁老自己说过: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下地这股劲儿,不是一天两天的作秀,也不是花几年时间给自己攒履历刷经验值,而是坚持了一辈子,90岁的时候还无休息每天下地打卡。信念和坚守沃灌着袁老的这粒种子成了参天大树,为中国的粮食安全遮风挡雨。今日袁老去世,国家痛失栋梁,人民痛失偶像!但他就像第一棵杂交稻,早已把中华民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种子散播于神州大地!新时代的青年,当赓续这种基因,破坚土发嫩芽,还得枝干茁壮。才能为祖国的画卷茂盛一座森林。

致谢袁老,致敬袁老,像他那样矢志报国。数不清的选种、记不清的的试验、输得起的失败,了不起的突破……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袁老研发的杂交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认为“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爷爷,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杂交水稻之父”,养活了全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

非洲也是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自从袁隆平爷爷发明出了杂交水稻,供非洲国家使用后,粮食产量也在上升。是他在我们中国需要粮食的时候,帮助我们,使我们全国人民都吃上了粮食。现在大部分的国家都在用杂交水稻,我们都很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袁隆平爷爷,要是没有这位英雄,恐怕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吃上粮食。

袁隆平爷爷也有可爱的一面,他慢慢地走进超市,第一个就先去看看大米的价格是否稳定,确认好后才放心!走出超市。可是他就在今年的5月22日逝世了。这个消息立马传遍每个角落,他那冰冷的身体,安详的躺在灵车中,车缓慢地行驶在道路上,灵车的后面有许多车辆跟随,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的人群为他送行,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了。

灵车载着袁隆平爷爷去了他充满许多回忆的地方,让袁隆平爷爷再看最后一眼,上帝带走了我们的英雄,让全国人民吃上粮食的英雄,袁隆平爷爷病逝后的几天中,许多人民都来悼念他,为他献花。

袁隆平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全中国的骄傲,我一定不会忘记他,我心目中的英雄--袁隆平!

我心目中的英雄------袁隆平爷爷

保定市沈庄小学六三班王晨轩

世界上有许多的英雄,比如:小雨来,白求恩,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等……他们都用自己实际的行动,做出了许多令国家有利的事情。

天下最感动的是国之脊梁献出重大贡献,而最悲痛的是悼念国家之脊梁。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历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他不仅是水稻培育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的前沿。他为了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袁隆平爷爷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爷爷一生躬耕于稻田,不辞辛苦地研究水稻,1960年一场自然灾害饿死了好多人,袁爷爷亲眼目睹了当年的饥荒,下定决心研究水稻,让老百姓不再 挨饿。经历多年的努力,1974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07分,袁爷爷因多处器官衰竭在长沙逝世了,享年91岁。我沉痛悼念,深深致敬!袁爷爷的死比泰山还重!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是中国的工程院院士,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更是真正的耕耘者,是梦想的引路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袁爷爷,您是我的英雄!袁爷爷,一路走好!我们会永远记着您的!

纪念袁隆平爷爷手抄报6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