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美文网 > 经典短文 > 微小说 > 感悟知青文学:特定时代的特定情感——以梁晓声座屏为例

感悟知青文学:特定时代的特定情感——以梁晓声座屏为例

微小说 时间: 推荐访问: 知青 梁晓声 小说

近来趁此留校之机又拜读了几部梁(晓声)先生的作品。

从13年开始接触梁先生的作品以来,每每拜读皆有不同震撼之感,有时如发现新大陆般欣喜,有时却是忧愁地长吁短叹,这和自己的性格与阅读情感有关。就如作者投入思索一般,情感总是在风平浪静与波涛汹涌之间转换一样。先生那种现实主义的英雄主义、平民化风格和寓言化风格深深吸引我在此中留恋。我们90后这一代人,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没有经历过如城市的学生那么美好的童年,大都如父辈——当然没有父辈那般辛苦,但是依然会有很多事情——那样从小就得学习怎样让自己去生存下来,对生活普遍都有一种别样心酸的理解,感情更丰富,如果说把童年看作一个单个个体的话,那么他往往便成了童年和少年心性的畸形糅合体了,因为他们普遍“早熟”——从生理到心理。所以,后来在文学的世界里吮吸营养的时候,他们一有机会就会不断寻找自己所缺失的那种趋近于自己实际和自己想象的东西来弥补,虽然这并不能弥补什么,但是这种需要满足的心理是除此行为之外不会再有怎么好的办法能够补足的了。而先生的作品之中往往能够发现这种轨迹,促使你发现生活的缺口,在迷茫思索之际展现另一条大道——被现代人所遗弃的道路!

梁先生的作品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确实,作为中国文坛的常青树,先生开创了中国这种知青文学创作的先河。其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的礼赞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可以说是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后期多为改革开放后建设时期下层小人物的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笔者自己看来,梁先生的作品普遍显示出“现实与人性”这一主题,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都在此主题之下。

下面摘录《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中的一段话,通过这段话或许你可以体会到我对之理解的缘由:“梁晓声辛辣讽刺了那些社会转型时期,利用社会背景、职位、权力谋取私利暴富起来的一批‘新贵们’,既揭露了他们致富手段的卑鄙,也揭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相反,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所奔波,但却享受着精神生活上的充实。在这种层面上,反映了梁晓声在‘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中的抗争与回归,主张回归质朴、知足、正义的人性,摒弃那冷冰冰的理性,那装饰得漂亮的诺言。”

从接触知青文学之始,便对其情有独衷不愿放开。或许和其中的主人公一般,我们都是青年,都对未来怀揣抱负,都是下层小人物吧!人,往往就是这般对于有相同之处的人或事总是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和吸引力。亦或是其中的感情有吸引力——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读书”至今,除了梁先生的小说是我一直执着之外,至今还没有别的作家(了解和接触过其作品的作家)的小说作品如此吸引我——当然武侠不在此范围,武侠属于另外一类“奇幻”世界的笔录。其中,最吸引我的便是他笔下对那一代人互相之间的情感的表现,在现实与理想的探索与挣扎的思考以及他笔下的母亲的形象。这些往往是我热泪盈眶,这并不是虚的,是实在的,实实在在的感动,感动的吸引人思考和行动。

梁先生笔下的那一代人互相之间的情感是孤独的,是压抑的。从《一个红卫兵的自白》到《雪城》,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到《今夜有暴风雪》。通过每个人的简单经历不难发现,其实那一代人是活的很压抑的,每个人似乎都对政治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到底是否发自其内心那就只有自己知道了),革命前辈们在他们眼中成了神圣纯洁的化身,他们的英雄事迹催使他们要快速成长起来,恨不得给每人喂催熟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类最本真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似乎要是谁有了那种想法那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多么淫邪和可怕啊!于是乎每个人都呆在一个孤岛之上,每日相望却难相亲,比荒岛上的鲁滨逊还糟糕,至少鲁滨逊还有星期五作伴。

我们知道,人类的情感被压抑那是会出事儿的,尤其还是如花的少男少女们,于是,便上演了一出出特定时代的畸形爱情——被一双无形的政治的手所操纵的无奈的命运。感情一但冲破孤独和压抑,那便是远胜过洪水猛兽的可怕,但是也比什么荣誉都弥足珍贵和高尚。畸形的情感加上朴实的文字,卷卷汇聚,给人震撼的同时又是多么令人唏嘘,幸好,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不然这该是对么可怕的啊!但是,通过文学遗留给我们的我们又是否去思索过其中的内涵呢?哪怕作者本意并非如此、那般!

青年人往往是善于奋进和战斗的一类群体,他们的理想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的,但是,在现实和理想冲突亦或是理想被现实压抑的时候,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确实各不相同,但又出奇的都充满思考和挣扎,只是这个时间的长短和抗争剧烈的程度各不相同罢了。亲身体验听着“革命英雄”们的事迹成长起来的共和国生力军们,在夹杂着道德、伦理、人性、群体意识、英雄主义的熊熊炉火之中锤炼,最终成就了什么呢?今天的我们可以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应为他们都还在。

最让我深刻的便是《雪城》之中知青返城后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挣扎的那种内在的精神。每个人都很难堪、无奈,但又是那么的乐观,姑且用乐观来说吧!在为生活奔波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灵魂上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这是历经十年水火锤炼的结果啊!从这一点上说,他们是伟大的。但最终他们只能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同时在特有的战斗的斗争方式的奔波的历程之中体现的更是一种战斗的英雄气概和人格力量。所以,在现实与理想的抗争中他们没有失败,他们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致敬的。

读过梁先生的《母亲》、《慈母情深》的人几乎都曾泪流满面,这不仅仅是折射出了文字那种温暖忧伤的特性,也是一次心灵的检测,说明我们的心依然纯净,但不一定无暇,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啊!母亲或许是世间最高尚的人之一,我们来读一读惠特曼的一段话:“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亲教会了我们用情感眼睛去看世界,才保留和成就并丰富了我们内心深处那篇深海。先生笔下的母亲是世间所有母亲的集合体,这么说也许不大适合,也许缩影更合适,但还是请允许我这样说吧!如此这般,由我的母亲到天下母亲,由一个母亲到万千母亲,这是我们情感的“推己及人”。

感念苍生,似乎更适合为先生灵魂上的风格。

书卷罢,清茶之余小感,似乎贻笑大方,然诚乃真情所思,读者勿怪!

——时二零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于文理朝生思

(文有摘录他人所思,借用些许)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