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美文网 > 心情日记 > 感悟 > 党史重要人物事迹及感悟范文汇总四篇

党史重要人物事迹及感悟范文汇总四篇

事迹,读音是shìjì,汉语词语,释义: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重要人物事迹及感悟范文汇总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党史重要人物事迹及感悟

冯平被捕第二天,澄迈县金江墟到处张贴布告,醒目的黑体大字“共匪头冯平被擒”贴满金江城,白色恐怖的消息四处散播。这一天,正是金江墟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里八乡赶来,冯平被捕的布告刺激人们的好奇心和同情心。

老百姓在低声传说“冯平今日要押来金江。”11点多钟,小道消息传来,人们涌向河边,看着对面河岸,金江的水滔滔长流,只见对岸四个国民党兵抬着一个绑在交椅上的青年上船,船越来越近,有人喊:“冯平来了!”原来是国民党军副团长陈国勋及士兵护船过河,冯平上岸,只见交椅两旁绑两根竹,四个“白军”抬着。

老百姓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看望自己的红军司令,受伤的冯平此刻被绑在椅上,面无惧色,脸上流露出激动的神情,对前来围观的数千名群众进行革命宣传:“父老兄弟们!感谢大家来看我冯平。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杀了一个冯平,还有千万个冯平!革命是杀不绝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冯平的慷慨激昂,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勇气概,立即感染了在场的百姓。

在国民党军刀枪的前后“护送”下,伤痕累累的冯平进入“绅士局”的大院里,由一个连的敌军日夜看守着。国民党没有立即杀掉冯平,企图通过劝降和允诺,让冯平“投诚”和叛变。

蔡廷锴劝降宁死不屈,澄迈县国民党县长王光玮是冯平中学时期的同学。他受上峰指令,到“绅士局”来劝说冯平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归顺国民党。冯平揭露敌人诱降的阴谋,宣传共产党主张,把王光玮驳得抬不起头来。冯平说:“王光玮,你还记得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吗?”王光玮点点头,含羞而去。

冯平被捕消息传来,我党组织千方百计营救冯平。开始,估计敌人会把冯平送去海口,于是,组织了二三千人,带着长矛、钩刀、大刀等武器,在黄竹、白莲一带的甘蔗园路旁山林里埋伏,等押送冯平路过时,冲出来劫走。这些人中,还特别挑选了二三十个年青力壮的人,准备一劫到冯平就抬走。但是,等了好多天没有动静。

蔡廷锴也担心从澄迈押送冯平去海口可能会出事,便到澄迈来亲自审问冯平。

他劝说冯平:“你如改变信仰,可以到省里当官。”

冯平答:“要我不信共产主义,比太阳从西边上来还难。”

蔡廷锴说:“共产党杀人放火。你为什么要当共产党?”

冯平说:“杀人放火的是你们,不是我们。共产党是为穷人、为全人类谋利益的,富人恨她,穷人爱她,我就是喜欢共产主义。”

蔡廷锴说:“你是苏联留学生,有学问,又年轻,回头是岸。”

冯平说:“我为革命生,也为革命死,你何必白费心机。”

蔡廷锴多次审问,但冯平宁死不屈、昂首以对。蔡廷锴问多了,冯平只重复一句:“我个人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请便吧。”

1928年7月4日上午11时,冯平和他的亲密战友符节,被国民党反动派军警押送到刑场。两个战友高唱《国际歌》,向沿途成百上千的人民群众频频点头告别。行刑时,冯平和符节高呼:“共产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冯平英勇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

冯平牺牲以后,他的战友冯白驹等继承他的遗志,继续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战胜艰难险阻,坚持孤岛奋战。冯白驹对战友们说,冯平同志牺牲了,但他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他号召全体革命战士向冯平学习,把革命斗争进行到最后胜利。

第2篇: 党史重要人物事迹及感悟

革命历史人物故事叶挺的故事

卖过烧饼爱好摄影

1927年11月,叶挺作为总指挥发动广州起义,却以失败告终。共产国际东方部的领导人听信王明的谗言,对叶挺产生了偏见。叶挺一气之下出走西欧,与党失去了联系。

叶挺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度过了5年时间。当时他卖过水果蔬菜,还在柏林开过小吃店,卖油条、烧饼。后来,他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十分气愤,但远居海外,消息闭塞,就回到夫人娘家所在的澳门。他的长子叶正大回忆说:“只有在澳门我们全家聚得最齐。母亲当时已经生了7个孩子,一家人常去野餐、游泳、拍照。父亲那时就是一个摄影发烧友了。他从香港买来暗房器材,自己在家里冲洗胶卷。那时我们全家拍了很多照片,现在看来,还照得很有艺术性。”叶正大还隐约记得,一次父亲勃然大怒,批评他的侄子叶钦在国民党里混饭吃的做法,认为就是回家种地,也比去国民党那里干净。

把革命比喻成爬山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因为他不能允许共产党派人来当军长,而叶挺已经脱离共产党达十年之久,他认为可能会听他的话。张闻天、毛泽东发出电报,问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叶挺表示:“在党的组织之外,但愿在党的领导之下,坚决抗战到底。”又表示如果中共不同意,他可辞职。

10月19日,张闻天、毛泽东又致电询问叶挺“是否可来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叶挺很高兴,愿意接受党中央的考察。

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中共中央决定同意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8日,中共中央召开欢迎叶挺大会。

叶挺表示:“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

13日,叶挺回到武汉即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向《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已经是忍无可忍,这一次出于不得已而抗战,我们只有一个字,就是拼。”

“请枪毙我吧!”

1942年5月12日晚上八时半,蒋介石试图劝降在押的叶挺。蒋介石说:“尔这个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尔回去尔就回去,叫尔打就打,人家利用尔完了还会杀尔。”蒋介石连用了几个“人家”,指的就是“共产党”。

叶挺的回答避开他的挑拨,另辟蹊径,反过来用具体事实揭露蒋介石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你蒋介石指定路线要新四军到指定地区去,新四军途中要和日军作战又不给补充武器弹药和粮食,同时布置了一个口袋,集中七个师包围我部。“这个时候,我打电报辞职,又没有批准,我只好带着部队逃命。”

紧接着,叶挺引用了“小杖则受,大杖则逃”的古话之后说:“我们不善于逃命而遭受灭亡,则是我对部下不起,现在上饶还监禁几百干部,我对他们应该负责。我处置失当,我愿受军法裁判。”

蒋介石又说:“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叶挺坦然地说:“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

蒋介石马上改变口气,说:“也不是那样意思,我叫尔去三战区去好好休养,尔的前途是光明的。”

叶挺寸步不让:“如果照这样做,大家一定说我自私,怕法律处置,我不能这样做。”

蒋介石无计可施,让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郭忏继续劝降。他们谈了一个小时,叶挺的答复是:“我不能这样做,请枪毙我吧!”

第3篇: 党史重要人物事迹及感悟

1918年,正在北洋大学读书的张太雷,为了使独居的母亲有个照应,遵从母命,利用暑假返乡与陆静华结婚。陆静华出身贫寒,父母早逝,依靠叔父抚养教育,她为人厚道,性格温柔、随和,巧的是同太雷同年同月出生。成婚后,租住在南门外子和里三号。张太雷也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团聚,平时由陆静华照料母亲薛氏。

1921年春,张太雷派往苏俄伊尔库茨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因时间紧迫,来不及回家告别,只好写了一封长达2000多字的家信寄给妻子陆静华。把他对母亲和爱妻的思念之情、他对革命的抱负和对今后的期望,全都在这封信中倾诉出来。信中说:“我立志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这“高深学问”自然是指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到苏俄去投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但在当时反动政府统治之下,这些革命工作都是秘密的,不能在信中明说,只好含糊其词,让妻子去领悟。太雷知道正直善良的母亲和妻子是最蔑视那些吃喝嫖赌娶妾做坏事的富人子弟。认为从这个问题说起,他们要容易理解些,所以太雷在信中说:“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想等明年去考高等文官考试。但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做了官,发了财,难保我的道德不坏。”“你也看见多少做官发财的人们多嫖赌娶妾,惟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既可以自己独立谋生,不要依靠他人,心境自然也就安定。又可以保持我清洁的身体、高尚的道德。不至于象那些做官的发财的人一样嫖赌娶妾做坏事。”信中的这些话,充分说明了他干革命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要做一个有高深学问有高尚道德的人。信中还用了很长的篇幅,详细而具体地要求妻子用心学习文化知识,多看书报杂志,学习刺绣和图画,学好了就可以自主,比较那种只做男子的附属品,要荣耀得多。在信中他充满深情地说:“希望我回来的时候,我学得很好,你也学得很好,那时我们多快活啊!”张太雷对母亲十分孝顺,在信中特别关照妻子要妥善安排好家庭的经济生活,“母亲年老应当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你可劝劝母亲说不要过省。不然我在外如何安心呢?”“我们现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这封家信,充满了一个革命者对亲人的真挚感情。为了革命、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张太雷怀着对祖国、对亲人的深深眷恋,毅然踏上了前途莫测的艰险征程,去谋将来的永远幸福

这封家信,是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现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第4篇: 党史重要人物事迹及感悟

1918年,正在北洋大学读书的张太雷,为了使独居的母亲有个照应,遵从母命,利用暑假返乡与陆静华结婚。陆静华出身贫寒,父母早逝,依靠叔父抚养教育,她为人厚道,性格温柔、随和,巧的是同太雷同年同月出生。成婚后,租住在南门外子和里三号。张太雷也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团聚,平时由陆静华照料母亲薛氏。

1921年春,张太雷派往苏俄伊尔库茨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因时间紧迫,来不及回家告别,只好写了一封长达2000多字的家信寄给妻子陆静华。把他对母亲和爱妻的思念之情、他对革命的抱负和对今后的期望,全都在这封信中倾诉出来。信中说:“我立志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这“高深学问”自然是指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到苏俄去投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但在当时反动政府统治之下,这些革命工作都是秘密的,不能在信中明说,只好含糊其词,让妻子去领悟。太雷知道正直善良的母亲和妻子是最蔑视那些吃喝嫖赌娶妾做坏事的富人子弟。认为从这个问题说起,他们要容易理解些,所以太雷在信中说:“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想等明年去考高等文官考试。但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做了官,发了财,难保我的道德不坏。”“你也看见多少做官发财的人们多嫖赌娶妾,惟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既可以自己独立谋生,不要依靠他人,心境自然也就安定。又可以保持我清洁的身体、高尚的道德。不至于象那些做官的发财的人一样嫖赌娶妾做坏事。”信中的这些话,充分说明了他干革命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要做一个有高深学问有高尚道德的人。信中还用了很长的篇幅,详细而具体地要求妻子用心学习文化知识,多看书报杂志,学习刺绣和图画,学好了就可以自主,比较那种只做男子的附属品,要荣耀得多。在信中他充满深情地说:“希望我回来的时候,我学得很好,你也学得很好,那时我们多快活啊!”张太雷对母亲十分孝顺,在信中特别关照妻子要妥善安排好家庭的经济生活,“母亲年老应当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你可劝劝母亲说不要过省。不然我在外如何安心呢?”“我们现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这封家信,充满了一个革命者对亲人的真挚感情。为了革命、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张太雷怀着对祖国、对亲人的深深眷恋,毅然踏上了前途莫测的艰险征程,去谋将来的永远幸福。

这封家信,是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现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